磨墻,怎樣磨才能最大效果化?
在石材護理工程中,特別是墻面,另外如桌面、臺面、樓梯、大機器到不了的位置等,更多時候是需要用手拋機做打磨和拋光處理。還有如一些特別小面積的翻新,用手拋機處理就比較方便。
但手拋機的研磨,顯然和研磨機或晶面機的研磨有本質的不同。后者可以依靠自身重量。但手拋機卻需要借助人的手臂力量,因此非常需要技巧。大家磨地的時候普遍都能做的非常好。但一碰到磨墻或者臺面,就往往做不出效果。那么,類似于磨墻這種需要使用手拋機+干磨片來翻新的區域,怎么磨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來呢?
想要使用手拋機+干磨片,將墻面、臺面磨出好效果,關鍵要素集中在以下幾點:
一、材料的選擇(磨料磨具)
搭配手拋機用的干磨片,常規尺寸有3寸、4寸,常規編號分為0#、1#、2#、3#、4#、5#和50#、100#、200#、400#、800#、1500#、3000#。編號方式和號段數都不同,但彼此之間存在著對應關系。逐道研磨,都能兼顧整平和拋光效果。
而且,現在干磨片的制造工藝已非常成熟,市面上常見的磨片質量都不錯。因此,重要的是實際操作中,如何根據板材狀況,選擇從什么號段起開始磨。一般來說,如果存在如下三種情況,則研磨必須從初號磨片磨起:
1:板材存在高低差,需要整平。
2:板材表面出現較嚴重劃痕。
3:板材表面出現老化、粉化、污染等情況。
出現上述現象,則必須從干磨片的0#或50#開始研磨。這樣能夠保證通過深度的切削,磨出一個嶄新、平整的表面。如果不從0#或50#磨,則板材的高低差和因各種侵蝕造成的局部缺陷就不能徹底解決。因為后續的磨片,想要處理這種基礎的問題,很費勁,而且不一定能根治。
若未出現上述現象,則可以根據板材的實際情況,選擇從1#、2#甚至3#開始研磨。或從100#、200#甚至400#開始研磨。
二、壓力的選擇
前面說過,手拋機做翻新,和研磨機以及晶面機的區別,就在于它是依賴工人的手臂力量來產生壓力。這一點,非常關鍵。
但是人們顯然不會拿自己的力量和機器自身的重力去對比,無法感同身受,自然就有可能忽視了這一點。實際上,對研磨機或者晶面機而言,平放在地上,它產生的壓力本身就有如下特點:一是均勻,二是足量。
研磨機、晶面機自重較大,下壓力本身就足;而且機器磨盤遠大于手拋機裝的3寸、4寸、7寸磨盤的直徑,所以壓力產生的非常均勻。但這兩點,對機器而言是自然而然的事情,對人而言卻非常困難。
那么,關于操作時手臂需要產生的下壓力,有如下講究:
1、力量大小
研磨時,手臂產生的下壓力,我們雖然沒有辦法實時檢測。但我們石材護理行業所使用的材料非常有特點,比如粉、劑類,重量一般都是5公斤。工人在操作時,完全可以參考提著一桶5公斤重的結晶粉時手臂需要的力量,來對比拋磨時的下壓力。
我們建議,研磨整平時,壓力要達到10~20公斤。研磨優化階段,可以使用10公斤左右。研磨拋光階段,可以5~10公斤。只有達到這個標準,磨片對石材表面的磨削作用才能夠真正起效。
但在實際操作中,許多人都習慣敷衍算完事。要知道,地面上用研磨機、晶面機研磨時,即便是蹭一下,也有機器自身的重力所產生的自然下壓力。墻面和臺面上,僅僅蹭一下,實際上是缺失了“下壓力”這一研磨的重要條件。磨出來就很難有效果。
2、力量均勻
我們給出了一個5~20公斤的壓力區間,但并不意味著可以在這個區間內隨意跳躍,而應當始終保持力量均勻一致,不要忽輕忽重。如一些人拋磨時,從離身體比較近的位置磨,剛上去壓力非常大,當機器挪遠了一些,就變成了一蹭而過。
壓力不均,磨片對不同位置的切削程度不夠,會造成局部高低差;同時也有可能造成劃痕。所以優秀的工人應當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,無論多大面積,磨下來對所有的面積上施加的壓力應控制到基本一致。
但同時,如果遇到局部高低差時,必須增大手臂施加的力量。這和大原則并不矛盾。
比如,一名工人習慣在整平階段于將壓力控制在10公斤,那么當遇到剪口等高低差的位置時,就可以在此區域施加15公斤,甚至20公斤的壓力。等到磨平之后,再將力度回到10公斤左右即可。
3、移動均勻
此外,拋磨時移動速率也要均勻,不要太快,也不要太慢。具體的速率,可以參考成熟經驗,也可以參考自己在研磨地面時的速率來執行。
三、研磨流程?
解決了操作問題,下一步就是怎么利用好這些操作,用什么樣的流程去磨呢?
1、留1~2cm的邊
不管是墻面還是臺面,粗號研磨時不要一次性磨到邊,而是要留下1~2cm的寬度,留給后續幾道磨片一點一點往前推進。如0#起磨,距離邊緣留2cm的邊。接下來1#磨片再往邊緣推進幾毫米。2#再推進幾毫米...以此類推,磨到5#時正好推進到最邊緣。
這是因為,不管墻面還是臺面,最靠近邊緣的位置,是磨片磨削作用的極限。如果全部都用0#的磨了。后續幾個號段不一定能壓得住劃痕。
預留出1~2cm,一點點推進,有利于后一道磨片處理掉前一道磨片的劃痕。磨出來視覺上更均勻一致。
2、往返三次,交替1/3區域
使用合適的壓力,合適的移動速度,開始正式研磨。
①步驟一:橫向拋磨
手持手拋機,橫向沿直線移動,按照“左→右→左”或“右→左→右”的線路,往返三次,這一條區域算是磨完。
然后,向上或向下移動手拋機,壓住上一條磨過的區域的1/3的寬度,再按照“左→右→左”或“右→左→右”的線路,往返三次。
依次類推,直至橫向磨完整個板材。
②步驟二:縱向拋磨
同理,參考上述方法,同樣的往返3遍,同樣的交替1/3區域,使用手拋機縱向拋磨完整個板材。
3、研磨至少兩遍
使用手拋機做的研磨,不管是墻面或者臺面,都應至少研磨兩遍。
精心的研磨處理,是解決劃痕問題的最好方法,也是決定墻面或者臺面最終的平整度和出光效果的關鍵因素。一般只要研磨下足功夫,磨出好底子,那么后續的拋光就變得非常容易,可以做出品質極佳的最終成品。
墻面或者臺面的翻新工程,都可以參考上述內容進行操作。而大家平時在磨墻過程中遇到的疑惑,也可以參考上述內容,從中尋找解決的思路。
石材護理,看似簡單,但想要做到盡善盡美不易,每一個環節都有值得關注的細節,和需要學習掌握的技巧。
但手拋機的研磨,顯然和研磨機或晶面機的研磨有本質的不同。后者可以依靠自身重量。但手拋機卻需要借助人的手臂力量,因此非常需要技巧。大家磨地的時候普遍都能做的非常好。但一碰到磨墻或者臺面,就往往做不出效果。那么,類似于磨墻這種需要使用手拋機+干磨片來翻新的區域,怎么磨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來呢?
想要使用手拋機+干磨片,將墻面、臺面磨出好效果,關鍵要素集中在以下幾點:
一、材料的選擇(磨料磨具)
搭配手拋機用的干磨片,常規尺寸有3寸、4寸,常規編號分為0#、1#、2#、3#、4#、5#和50#、100#、200#、400#、800#、1500#、3000#。編號方式和號段數都不同,但彼此之間存在著對應關系。逐道研磨,都能兼顧整平和拋光效果。
而且,現在干磨片的制造工藝已非常成熟,市面上常見的磨片質量都不錯。因此,重要的是實際操作中,如何根據板材狀況,選擇從什么號段起開始磨。一般來說,如果存在如下三種情況,則研磨必須從初號磨片磨起:
1:板材存在高低差,需要整平。
2:板材表面出現較嚴重劃痕。
3:板材表面出現老化、粉化、污染等情況。
出現上述現象,則必須從干磨片的0#或50#開始研磨。這樣能夠保證通過深度的切削,磨出一個嶄新、平整的表面。如果不從0#或50#磨,則板材的高低差和因各種侵蝕造成的局部缺陷就不能徹底解決。因為后續的磨片,想要處理這種基礎的問題,很費勁,而且不一定能根治。
若未出現上述現象,則可以根據板材的實際情況,選擇從1#、2#甚至3#開始研磨。或從100#、200#甚至400#開始研磨。
二、壓力的選擇
前面說過,手拋機做翻新,和研磨機以及晶面機的區別,就在于它是依賴工人的手臂力量來產生壓力。這一點,非常關鍵。
但是人們顯然不會拿自己的力量和機器自身的重力去對比,無法感同身受,自然就有可能忽視了這一點。實際上,對研磨機或者晶面機而言,平放在地上,它產生的壓力本身就有如下特點:一是均勻,二是足量。
研磨機、晶面機自重較大,下壓力本身就足;而且機器磨盤遠大于手拋機裝的3寸、4寸、7寸磨盤的直徑,所以壓力產生的非常均勻。但這兩點,對機器而言是自然而然的事情,對人而言卻非常困難。
那么,關于操作時手臂需要產生的下壓力,有如下講究:
1、力量大小
研磨時,手臂產生的下壓力,我們雖然沒有辦法實時檢測。但我們石材護理行業所使用的材料非常有特點,比如粉、劑類,重量一般都是5公斤。工人在操作時,完全可以參考提著一桶5公斤重的結晶粉時手臂需要的力量,來對比拋磨時的下壓力。
我們建議,研磨整平時,壓力要達到10~20公斤。研磨優化階段,可以使用10公斤左右。研磨拋光階段,可以5~10公斤。只有達到這個標準,磨片對石材表面的磨削作用才能夠真正起效。
但在實際操作中,許多人都習慣敷衍算完事。要知道,地面上用研磨機、晶面機研磨時,即便是蹭一下,也有機器自身的重力所產生的自然下壓力。墻面和臺面上,僅僅蹭一下,實際上是缺失了“下壓力”這一研磨的重要條件。磨出來就很難有效果。
2、力量均勻
我們給出了一個5~20公斤的壓力區間,但并不意味著可以在這個區間內隨意跳躍,而應當始終保持力量均勻一致,不要忽輕忽重。如一些人拋磨時,從離身體比較近的位置磨,剛上去壓力非常大,當機器挪遠了一些,就變成了一蹭而過。
壓力不均,磨片對不同位置的切削程度不夠,會造成局部高低差;同時也有可能造成劃痕。所以優秀的工人應當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,無論多大面積,磨下來對所有的面積上施加的壓力應控制到基本一致。
但同時,如果遇到局部高低差時,必須增大手臂施加的力量。這和大原則并不矛盾。
比如,一名工人習慣在整平階段于將壓力控制在10公斤,那么當遇到剪口等高低差的位置時,就可以在此區域施加15公斤,甚至20公斤的壓力。等到磨平之后,再將力度回到10公斤左右即可。
3、移動均勻
此外,拋磨時移動速率也要均勻,不要太快,也不要太慢。具體的速率,可以參考成熟經驗,也可以參考自己在研磨地面時的速率來執行。
三、研磨流程?
解決了操作問題,下一步就是怎么利用好這些操作,用什么樣的流程去磨呢?
1、留1~2cm的邊
不管是墻面還是臺面,粗號研磨時不要一次性磨到邊,而是要留下1~2cm的寬度,留給后續幾道磨片一點一點往前推進。如0#起磨,距離邊緣留2cm的邊。接下來1#磨片再往邊緣推進幾毫米。2#再推進幾毫米...以此類推,磨到5#時正好推進到最邊緣。
這是因為,不管墻面還是臺面,最靠近邊緣的位置,是磨片磨削作用的極限。如果全部都用0#的磨了。后續幾個號段不一定能壓得住劃痕。
預留出1~2cm,一點點推進,有利于后一道磨片處理掉前一道磨片的劃痕。磨出來視覺上更均勻一致。
2、往返三次,交替1/3區域
使用合適的壓力,合適的移動速度,開始正式研磨。
①步驟一:橫向拋磨
手持手拋機,橫向沿直線移動,按照“左→右→左”或“右→左→右”的線路,往返三次,這一條區域算是磨完。
然后,向上或向下移動手拋機,壓住上一條磨過的區域的1/3的寬度,再按照“左→右→左”或“右→左→右”的線路,往返三次。
依次類推,直至橫向磨完整個板材。
②步驟二:縱向拋磨
同理,參考上述方法,同樣的往返3遍,同樣的交替1/3區域,使用手拋機縱向拋磨完整個板材。
3、研磨至少兩遍
使用手拋機做的研磨,不管是墻面或者臺面,都應至少研磨兩遍。
精心的研磨處理,是解決劃痕問題的最好方法,也是決定墻面或者臺面最終的平整度和出光效果的關鍵因素。一般只要研磨下足功夫,磨出好底子,那么后續的拋光就變得非常容易,可以做出品質極佳的最終成品。
墻面或者臺面的翻新工程,都可以參考上述內容進行操作。而大家平時在磨墻過程中遇到的疑惑,也可以參考上述內容,從中尋找解決的思路。
石材護理,看似簡單,但想要做到盡善盡美不易,每一個環節都有值得關注的細節,和需要學習掌握的技巧。